我們繼續談理想的社會:摩爾的烏托邦。Thomas More是15世紀英國作家,也是倫敦當代有名的律師,書名烏托邦Utopia,帶有不存在的地方和快樂的地方的雙關語。

烏托邦是個由居民將半島挖掘成的一個島,獨立不受外界的牽制,邦中有54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相同的基本架構、建築、語言、法律和風俗習慣;城市外面是農地,城市不會向外擴張,以保持足夠的農地從事農業生產;人手不夠時,城市的人會來幫忙;過剩的農產品,無條件供應給其他城市。分工合作、資源共享;沒有交易的貨幣和市場;三十戶一個里,每年選一位里長,每十個里有一位區長,區長組成委員會,行政首長主持,委員會的議題,必須第二天才做決定。每年每個城市選出三個代表,集合在首都討論國家的政策。邦民都要工作,孩子都受教育;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禁止結婚前親密的行為;法條簡單清晰,卻沒有律師,病患都能得到醫療照護;他們不和其他國家簽條約,追求雙贏是合作的唯一原則;珍惜生命、極力避免戰爭、用不流血的手段解決紛爭,是最重要的原則。

無論是孔子的大同世界、柏拉圖的理想國或摩爾的烏托邦,確實都有許多令人嚮往的地方。但為何數千年來,卻仍是遙不可及!的確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