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台灣派員到美國RCA公司接受訓練,進行IC積體電路的技術移轉,寫下一頁傳奇。

這項攸關國家命脈的計畫,竟是從一場早餐會開始?

當初台灣派出的四十幾位先鋒,有何條件?這群人後來為何能成為產業龍頭?

技術「移轉」為何成功,甚至讓台灣發展自有技術?美國RCA如何肯教呢?我們掌握了哪些關鍵契機?

 

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在RCA的技術移轉任務中,負責帶隊學習IC製造。但台灣IC產業的成功,不只是因為技術移轉的策略正確,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陸續成立,都與工研院息息相關。工研院的體制為什麼大大有助於IC產業發展,甚至成為國際專家取經的對象?到了近年,又有何轉變、轉型,放眼未來,讓工研院繼續為台灣開創新的機會?

IC誕生六十年,請聽史欽泰暢談台灣走過的IC產業開創時代!

1976年,工研院派員赴美國RCA訓練。與RCA公關主任合影,左起曹興誠、倪其良、曾繁城、戴寶通、劉英達、陳碧灣、史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