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會的最後一天,主辦單位為代表們安排參訪活動,除了前往李斯特音樂學院 (Liszt Ferenc Zeneművészeti Egyetem),看見很多培養匈牙利傑出音樂家的搖籃,與巴爾托克 (Béla Bartók, 1881-1945)、高大宜 (Zoltán Kodály, 1882-1967)、李格第 (György Ligeti, 1923-2006)、瓦加 (Tibor Varga)、蕭堤 (Georg Solti, 1921-2003) 等等,有了超時空的互動。

 

最後一站到了維加多音樂廳(Vigadó Concert Hall),是布達佩斯第二大的音樂廳,位於多瑙河畔,由建築師Frigyes Feszl所設計建立於1859年。這裡不只是布達佩斯的音樂文化心臟,更在歷史更迭中見證了近兩個世紀的匈牙利的傳奇,李斯特在此舉辦過慈善音樂會,布拉姆斯也曾在此留下足跡…。

 

拾級而上,在四樓,映入眼簾的是華麗寬敞的空間一張張的圓桌,頓時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請問那位導覽先生,”Vigado is a not only a concert hall, but a social place, see it looks like a ballroom.” (這應該不只是音樂廳,也是交誼廳吧? 這裡好像舞廳喔)

 

“Exactly, from the first half of 19th century, here is very important social place, in addition to concert hall and galleries, you may see the new and old juxtaposition. Here used to be a ballroom, people danced the waltz, talked and drank” He said (是的,從19世紀開始,這裡就是很重要的交際場所,除了有音樂廳及展覽室以外,妳可以看到新舊並存的風格,這以前是舞廳,大家可以在這裡享受酒酣耳熱的快感,盡情地跳舞)

 

話說不從頭,從路易十四以前早已有一連串的舞曲產生,在杯觥交錯、酒酣耳熱之際,人們開始在天旋地轉的舞池中,為自己的政治前途鋪路。從那時一直到1848年革命事件爆發為止,匈牙利王國從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帝國獨立,在這之前的「畢德邁雅時期」(Biedermeier)為圓舞曲的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

 

我在多瑙河兩岸天旋地轉,依稀看見了音樂曾經在此長袖善舞,呼吸到布達佩斯獨一無二的藝術氣息,一切變的有更跡可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