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00: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謝美芳
2022/03/15
00:22:00
陽明交通大學併校至今已屆滿週年,如此一所以發展BioICT為主軸的陽明與交大合校精神,竟然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熟悉的校名回應著「知新致遠 崇實篤行」、「真知力行 仁心仁術」這16個字,是學校永不遺忘的初衷。過去,陽明與交大肩負著守護台灣偏鄉醫療與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光榮傳統,師生校友以能扮演這樣的角色,並達到這樣的成就為榮。嶄新的校名也揭示著,邁入新世紀,陽明交大將有新使命、新任務、新責任等待著全校師生校友來開創。首任校長林奇宏認為,新一代教育4.0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激盪創新。為此,合校初期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整合雙方對新學校的認同,啟動「一樹百穫計畫」,既是具有共識基礎的合校願景,也是一份具十年展望前景的三年計畫藍圖。
從「一樹百穫計畫」的藍圖出發,本季節目將以五大領域:產學共創、醫工結合、博雅書苑、大學教育的永續經營、科技女力等面向,呈現陽明交大「以人為本、科學為基、科技為用、產業為體」的信念,堅定朝向偉大大學邁進,重新定義並發明未來。
從桃竹苗在地聽眾需求出發,進而透過網路連結全球華人聽眾,IC之音‧竹科廣播特別透過關心科技人、科技事,多年來將科技連結民眾生活的《IC部落格》節目,由主持人謝美芳,與榮獲第18屆卓越新聞獎的製作人李知昂,以陽明交大「一樹百穫」計畫為本,繼續製作第二季13集專題訪問,結合頻道與網路,帶來深度報導,並聚焦以下議題包括,揭示陽明交大『一樹百穫』計劃的創新作為與目前成果。面對疫情,如何以堅強的電資理工及生醫團隊,擁有更具韌性的學校組織與心態?同時分享陽明交大博雅教育之四個面向,以融合並落實「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為陽明交大與民眾生活搭起橋樑,讓全球華人聽見台灣教育結合產學共創,追求永續發展的願景。
3/15、3/22兩集節目邀請陽明交大 林奇宏校長聚焦分享:一樹百穫之博雅書院、產創模式、聚焦研發喜馬拉雅峯峯相連之進度及執行成果。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談團隊朝向通識、專業、研習及社群教育發展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指出,陽明交大正面臨全世界高齡老化,人本價值及環境永續發展,大學教育為未來社會中堅,人格養成對於台灣競爭力是非常重要,因此在參考歐美、亞洲及新加坡等大學教育重新定位,學校團隊針對博雅教育四個內涵通識、專業、研習及社群教育發展努力。
大學教育在學校綜合使命有四個面向,教育、研究、服務、創新,教育部分重視基礎,博雅教育則是各種跨領域新學習教育,教育出更寬廣領域與深遠的年輕人。研究方面實際與應用並重,產業界在努力迎頭趕上前者,若前者無人,就需創新,特定領域,新的科學研發,即設法研發創新,產學共創,產業與學校研發共創,讓產業成為領頭羊。目前學校有些老師即做新的研發,服務部分學校社會責任SDG,永續發展與社區及社會密切結合。創新方面教育方式要創新且有創新能力,創新概念引領教育及研究方向發展,未來一年及十年邁向創新發展。
林校長指出,陽明交大在2021年2月1日揭牌,至今一周年時間,過去一年發生許多事,師生校友及外界等都給予許多正面與建言,我們都當作是一種鼓勵與需要批評。在合校設定路程中已邁進重要第一歩,過程中學習很多,目標不變,行政團隊正進行滾動式調整中,人員作法也機動性調整。
博雅教育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大學教育應更深層的思考,尤其年輕人面對未來要有勇氣來承擔、也要有新願景改變未來與迎接挑戰,以前大學教育太偏重專業教育,職業教育與大學博雅內容混在一起,主要過去追求經濟發展角度注重專業,忽略人文素養所致,人文素養才是掌握世界未來脈絡與方向
因此陽明交大已組成團隊針對四個內涵通識、專業、研習及社群教育發展作更動與加強,且各有計畫,在通識教育方面第一學期秋季進行通識教育全新與理念整合,第二學期內容持續加強,有缺憾在未來二、三年將通識教育內容補齊,以哈佛大學為例,有十年計畫改革與盤點。研習教育方面,與社區、工作場域、醫療單位連結,基本上解決學用落差。
博雅教育實際開展,彰顯因應博雅教育,兩校區在今年暑假期間找出新裝修空間作為博雅教育基地,透過新基地讓師生相互學習以及引進校友與同學互動,且在軟硬體課程交流等新作法,用博學教育新展開。社群教育注重住宿學習,一系列宿舍硬體改造呈現全新風貌,透過住宿學習讓社群教育新的發展。
林校長認為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很不一樣的地方,後者講求量化,但前者不行,不過陽明交大的計畫都在延續進行發展中。師生的完整體系發展與學校朝生醫與資訊電子融合方向進行。
林校長提出以國家產業創新條例,國家短期積極培育半導體人才,中長期以半導體堅實基礎,引領下一代世代產業。而下一代世代產業是不是一定就是半導體產業代工不知,不過都要以半導體堅實基礎即是確定的。
學校產學創新研究學院將以創新教育新條例及非典型概念,現學校招生碩士班完成需二年時間,博士班也要有四、五年,一年四所學校培育400人,對產業界需求動輒萬人之多,落差很大,創新學院是火車頭,要搭乘此列車,目標很難達成,因此當時的陳永富院長規畫產創學院,現為孫元成院長,而陳永富副校長與產業者對接,學校爭取勞動部短期人才培訓,去年底開始經三至六個月訓練,第一期已有結業証書,這些人才培訓學程都是業界需要。
產創學院學生目前有45位,年底100位到位,是未來產業的領導,與學校研發結合,短期學院與業界所需人才學員已完成,未來產業領導人才是中長期培育,兩個方向齊頭並進,一方面解決人才欠缺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新課程符合以培育領導人才為目標,學校創新學院核心與尖端研發結合,培育不同產業人才。
創新科技在我是交大副校長時提出,陽明大學於國家成立科技計畫提出病毒病理學、微生物等研究新的領域。交大也提出呼氣生殖檢測以及人臉辨識戴口罩的人臉辨識以及遠距監測包括體溫變化血氧技術整合等 ,工作場域應用都在延續申請。雖各有各專精領域,防疫計畫中即可看出兩校合併的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