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23:00
百珊Fun音樂
主持人: 謝美芳
2022/05/10
00:25:09
專業醫師、醫師科學家、醫師工程師的養成記_陳震寰院長
目前台灣每個大學提倡跨領域課程,現在是成熟的時機,陽明交大計畫4年後成立後醫系, B、C組可以開始招收大學畢業生,假設工程學生在大學四年完全沒接觸過醫學類課程,考上學士後醫學系,會讀得非常很吃力、遭遇重大挫折,因為要在四年內學完醫學領域的課程並不容易。
所以四年後才考慮招收後醫系學生,因為陽明交大要設計一套醫域的學程,開放給非醫學領域的大學生修習,修這學程有雙重好處,第一認識醫學、生命科學,培養跨領域的思維;第二,畢業後,學生若對醫學有興趣,可以攻讀學士後醫學系,因為本身已修了與醫學相關的課程,來讀基礎醫學時,自然銜接得上,得以順利畢業。後醫系讀四年,畢業後拿到醫學系畢業證書,有資格成為醫生,八年下來就具備雙學位。
醫師工程師組目前是六年制,畢業時不具備雙學位,但有第二專長─工程,在大一、大二時除了主修的醫學系課程時,還要讀電機、電資相關課程,讀得相當辛苦,將來招收大學畢業生,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減壓,把讀六年的課程轉成讀八年的概念。
陽明醫學院1975年成立,創院院長為韓偉院長,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在美國從事生理、基礎醫學的研究,回國後,第一份工作是擔任中原理工學院院長,當時他成立全台第一個醫學工程學系,培養不少醫學工程的人才。
現任陽明醫學院院長陳震寰表示,陽明醫學院勇於實驗、創新,陽明交大未併校之前,陽明醫學系就已分為A、B、C三組,A組為傳統醫學系、B組醫師科學家、C組醫師工程師,B組和C組相當特殊,注重培養雙專長的醫師,B組的醫師會看病、也能作研究;C組的醫師具備工程的能力,結合醫學與工程,協助病人解決更複雜、困難的醫學難題,這兩組都已運作得良好,而好還要更好,這兩類學生將來會在醫學中心、科研單位服務。
校方希望醫師工程師將來可以創業,成為醫療產業的領導者,B、C組每年各招收十位的學生,這些都是稀有人才,也會比一般醫師組更辛苦,因為要學兩個專長。希望未來能招收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前具備科學研究、醫學工程、工程專長等第一個專長,再來讀醫學,獲得第二專長,會較為合適,因此有了這樣的規劃。
每年這二十個學生是國家非常需要的人才,許多歐美先進國家也努力培養醫師工程師、醫師科學家,並提供全額的獎學金培育這類人才,陽明交大目前提供部分的獎學金,這些學生培養的時間也很漫長,不是讀了6年、8年就夠,醫師的訓練還要五年以上,攻讀博士的話還需要額外四年,當這些學生真正成熟,都快要40歲了。所以未來招收大學生的時候,會有額外的獎學金,一方面為了設計招收學士後醫學系的課程,另一方面希望募集到更多的資源,包括聘用優秀的師資、獎學金,讓學生讀書時無後顧之憂,這些都在規劃中,希望能夠在未來四年逐漸實踐培養國家稀有人才的願景。
目前已經有不少的畢業生,表現傑出,有一些已經在美國知名的學府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杜克大學等工作,還有人在美國北方最好的醫院─梅約診所,擔任主治醫師,作人工智慧跟醫學的結合的研究,假以時日,能夠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也有機會再回到台灣服務,醫學教育是百年樹人,非一蹴可幾,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陽明醫學院成立後,創院院長韓偉即擔任第一任的院長,致力於醫學與工程的結合,除了七年制的醫學制外,他也希望教育部能夠准予成立「學士後醫學系」,教育部也答應了,開辦三年後卻停招。導致失敗的原因在於學生不如預期,這些學生原本就想考醫學系,卻因為聯考失利而沒考上,才暫時讀與醫學相關的其他系,所以最後仍沒有選擇進入跨領域,畢業後只是開業當醫生,並沒有成為醫師工程師、醫師科學家。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現在是全台第二大的大學,社會責任也更大,培養的人才不只服務台灣、更能造福全世界,立足世界,有能力解決醫學上重大難題的人。陳震寰作了九年醫學系的系主任,在這九年任期內,作了重大醫學教育的改革,從醫學系的傳統課程過渡到全新的課程,對於陽明醫學系的歷史上,是個重大的轉折,改革是非常辛苦的。
現在面臨第二波的改革,希望進一步地向上提升B組和C組,招收到更適合的學生,這當中遭遇了不少阻力,目前有幾所大學成功申請學士後醫學系,後續也有大學打算跟進;全國醫師聯合會、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教育部、全國大學可能都不太喜歡這個現象,從醫學教育的角度來看,台灣其實不需要這麼多醫學院、醫科的學生,因為當不斷擴充醫學院後,整個教育資源會被稀釋,醫學教育的品質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必然受阻礙。
陳震寰院長表示,只要是對的事情一定會勇往直前,但是要跟教育部作良好的溝通,也需要整個大學、各學院的支持,因為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希望能夠在退休之前,對大學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