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當年馬鈴薯從美洲新大陸飄洋過海到歐洲時,卻被當成是有毒植物,只能拿去餵養牲畜。馬鈴薯在歐洲飲食文化史的翻身成功記相當勵志,直到19世紀,它才終於洗清汙名,堂而皇之躍上歐洲人的餐桌。

藝術史上創作馬鈴薯最有名的兩位畫家,大概就是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和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馬鈴薯究竟如何打動歐洲人的心?在米勒和梵谷的筆下,馬鈴薯又有多麼動人?平凡無奇的馬鈴薯憑什麼以米勒和梵谷的畫作,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不要只是啃薯條和洋芋片,快來一起跟馬鈴薯混熟一點啊~

◆◆◆節目中所談到的音樂、建築或相關內容也會在《美學風格相對論》臉書粉絲頁刊出,歡迎追蹤、加入。

《晚禱》(L’Angélus,1857-1859)畫面不大,卻被米勒拓展出開闊的視野和深沉的同理心,讓人感受到他的細膩情懷。雖說帶有宗教共鳴,然而不能被歸類為宗教畫。 《晚禱》(L’Angélus) Jean-François Millet,1857-1859 oil on canvas,55.5 x 66 cm Musée d’Orsay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梵谷試圖貼身觀察、描繪農民的生活,傳達他們質樸特徵與堅韌的生命力。 畫面上方的煤油燈是唯一光源,主要色調為陰暗沉重的灰色、褐色和藍色。構圖大膽用色微妙,精準傳達出窮苦農民粗糙簡陋的餐食和生活環境,可說是他早期最佳作品,即使不討喜,卻已經可以看得出他的叛逆和野心。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85 oil on canvas,82 x 114 cm Van Gogh Museum (圖片來源:wiki,public domain)

 

【本集介紹之音樂曲目】

麥可.吉亞奇諾:〈饗宴〉選自《料理鼠王》電影原聲專輯(演唱:卡蜜兒)

Michael Giacchino: “Le Festin” from “Ratatouille” OST (Singer: Camille)

伊凡希雅.瑞柏絲卡:〈錫凱爾車站〉選自《香料共和國》電影原聲專輯

Evanthia Reboutsika: “Sirkeci – The Railway Station” from “A Touch of Spice” OST

亞歷山大.戴斯培:〈茱莉亞主題〉選自《美味關係》電影原聲專輯

Alexandre Desplat: “Julia’s Theme” from “Julie & Julia” OST

達利歐.馬利安內利:〈心地善良〉選自《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電影原聲專輯(演唱:尼爾.楊)

Dario Marianelli: “Heart Of Gold” from “Eat Pray Love” OST (Singer: Neil Young)

「以上AOD分享之音樂僅供推廣試聽使用,請大家支持正版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