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無奈,悲觀和樂觀都是可以學習的,

但是到底要如何擺脫無奈的情緒?跳脫悲觀的想法?

以推展正向心理學為目標,以史上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一直在研究,人類如何才能生活得快樂、成功與有意

義。

他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Happiness)一書中指出,快樂是由三項要素構成:享樂(興高采烈的笑臉)、參與(對家庭、工作、愛情與嗜好的投入程度)、意義(發揮個人長處,達到比我們個人更大的目標)。

在三個快樂的要素裡,塞利格曼特別強調,有太多人以追求享樂為生活的目的,但是享樂帶來的快樂是最為短淺的,參與和意義,這二個快樂要素,才能帶來真實深度的快樂,是遠比享樂重要的。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使我們更快樂呢?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 呂波密斯基(Sonja Lyubomirsky)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八項具體可行的讓生活快樂的做法:

心存感激、時時行善 、品嘗樂趣 、感戴良師、學習寬恕 、愛家愛友

照顧身體、 睡眠充足,經常如此會讓你對生活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