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所資料中心架構 與雲端應用軟體組 技術經理 陳澤世博士:

發展一個技術,幫助社會往前進,或讓社會運作更完善

 

資通所資料中心架構與雲端應用軟體組技術經理陳澤世博士,是率領該組同仁,榮獲「工業院產業化貢獻」殊榮。陳博士表示,工研院約從民國100年開始這整個系統,並成立了雲端中心,做很大量的硬體與平台的運算資源。

 

當時我們想說「什麼資料是需要這麼大資源的分析?」於是開始與各地警局的入口監視器系統,做服務的分析結合。發現大量的影帶需大量的資源,做分析及處理,為了節省人工看影帶,以及為縮短辦案找尋蛛絲馬跡的時間。所以,從100年開始進行,102年這個系統雛形已經出來了,103年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把整個系統建置進去。

 

自從警方導入了我們的服務之後,像是失竊、車禍等事件,就可到此平台上分析,系統會將這事件相關的五至六百個小時的影帶,傳輸到平台上,透過強大的運算資源,幾十分鐘內即可拿到相關畫面,看裡面有哪些可疑線索。員警就能尋線索往下辦案。這幾年我們與警方透過這些辦案工具與辦案功能,密切合作,也有很多辦案工具持續在平台上做擴充性的服務。

 

站在工研院的角度及廠商合作的服務方向,工研院是技術出來後,做技術轉移。我們也在這兩、三年把此平台的技術轉移給一些系統整合商,再由系統整合商對台灣各地警局做監視服務。像新北市、高雄、新竹都有我們的系統提供服務。

 

傳統的影像辨識,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辨識車牌」,或是查看這個畫面是否有車禍。而近兩年影像辨識的AI盛行,因此我們也將AI分析引擎導入到這個平台,因此員警可以開始透過此平台,直接搜索特定關鍵字,例如:輸入「人」,平台就會將影帶中有「人」的時間片段全部顯示給員警。也可以輸入「腳踏車」、「摩托車」等關鍵字。或是「同時輸入多個關鍵字」,例如:「紅色雨衣」、「藍色安全帽」、「野狼125」、「人」,過去可能需要幾千個小時才能找到一兩個片段,但現在透過此平台,可以迅速得到多個時間片段。

 

工研院的團隊也在警方的協助下,逐漸累積影像分析的技術能力。也由於這兩年AI火紅,大家都知道深度學習在影像辨識上有很大的長處進步。我們在生醫領域,或是環保領域,也與環保署有合作的案子正在進行。像是環保,比如之前做沙灘或社區的垃圾量評估,過去是人力在做,框一平方公尺,檢視有多少垃圾量,然後用面積推算。現在有AI的辨識引擎, 運用空拍機,抑或是手機,帶著在沙灘上走一回,這些鏡頭就可以幫忙計算垃圾量。

 

陳澤世博士分享,我們平台上提供即時的分析,可以幫警方做到「盯梢」這件事。比如今天想知道一個嫌犯周末是否有出門,透過監視器網路,在嫌犯周邊附近,將這些攝影機做特定的設定及分析,一旦嫌犯出門,警方就會收到簡訊,判斷嫌犯出門可能會發生事情。這在時間分配及警力分配,即可省下很多時間。

 

現在各行各業不論是生產線要做量率檢測,或是生活上的應用,這種智慧城市裡的環保,抑或治安議題,只要跟影像有關的,其實我們都很積極的開發中。接下來就是各種影像來源,比如:手機的直播、新聞畫面的直播、工廠生產線裡的監視器系統,或是產線設備的監控畫面等,各種畫面都是工研院團隊有興趣的題目。只要業者有這些需求,我們就會做相關影像分析的技術發展。

 

「能夠發展一個技術,幫助社會往前進,或讓社會運作更完善,對我們整個團隊是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有很多重大案件,是靠這個系統找到蛛絲馬跡而破案。現在想在畫面上確認任何東西,都是很容易的事情。甚至作「假畫面」也不是問題,因此日後或許在line裡,看到兒子、女兒與你即時視訊對話,然後要你匯錢,但是這些背地裡可能都是假的,這些AI技術其實對辨認及深層,我們評估在一兩年後會很成熟,端看人們怎麼去使用。用在好的方向,還是在不好的方向,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