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17: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4/09/18
0:23:00
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在我們身邊發生,歡迎大家可以用手機,拍下你身邊的生物,然後把它上傳到iNaturalist上面,大家一起記錄身邊的小生物,也可以幫助生態保育的工作喔!」
台灣蜻蜓學會於2022年10月成立,結合學者、愛好者及其他關心人士,交流蜻蜓目昆蟲相關資訊,保育其多樣性及棲息地,維護其族群永續。在成立大會上,學會提出33種需要關注的蜻蜓,其中5種「迫切需要關注」。其中,朝雲細蟌、雙截蜻蜓及黃尾綜蜓因棲息地遭破壞,分佈與數量銳減;此外,簾格鼓蟌與褐面弓蜓則有超過10年沒有記錄,需要加強調查。
在台灣,有好幾種蜻蜓的族群岌岌可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水域環境,出問題了!
雖然蜻蜓是在空中飛行的昆蟲,但牠們的稚蟲「水蠆」都是在水中生活,長大後爬出水面,羽化成蜻蜓。不同型態的水域,會吸引不同的蜻蜓。有些蜻蜓喜歡棲息在乾淨的溪流上游,有些在下游或湖泊、池塘生活,有些則棲息於農田、水溝等淺水環境。
然而,隨著城市與工業發展,台灣的水域環境在這幾十年來有著巨幅改變。許多埤塘、池沼、濕地,被填平開發;河川河灘地興建停車場、籃球場、親水公園等設施,導致草澤減少;山區溪流也因為不當的治水工程,變成了三面光的水泥溝渠;有的水田使用了農藥,有的則休耕或轉作旱作……這些變化,使得適合蜻蜓棲息的環境愈來愈少。
以雙截蜻蜓為例,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指出,雙截蜻蜓喜歡穩定的草澤環境,根據過往資料,北部淡水河流域的大漢溪、基隆河河岸,都有雙截蜻蜓的觀察紀錄,甚至桃園、南投、屏東等地的濱溪帶草澤都有雙截蜻蜓的身影。但如今,只剩下新北市樹林、鶯歌的大漢溪河濱草澤,有相對穩定的族群。
分析主要原因,李宜龍認為,仍是河岸棲地環境的變化。例如樹林「後村堰」2004年遭艾利颱風帶來的大水沖毀而荒廢,成為雙截蜻蜓的重要棲地;後續市府將看似雜亂無用的草澤整理為遙控飛機場、運動公園,也連帶讓雙截蜻蜓的棲地縮小。加上最近幾年降雨極端化,草澤可能長期無雨水補充逐漸乾涸,更讓雙截蜻蜓的生存雪上加霜。
根據台灣蜻蜓學會編撰中的蜻蜓紅皮書初稿,雙截蜻蜓被列為國家極度瀕危等級(NCR),需要您持續關心。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走訪雙截蜻蜓在鶯歌與樹林的可能棲地,找尋牠們的身影,也思考如何拯救岌岌可危的雙截蜻蜓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