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從北到南,都有不少穿山甲受傷的記錄。這些受傷的穿山甲被人發現後,會送往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進行治療,若是復原與復健狀況良好,便可野放返回山林。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一些野放之後的穿山甲,過的好嗎?

本次追蹤之穿山甲個體到院時受傷情況,因遭受流浪犬隻攻擊,造成尾巴骨折、多處穿刺傷,獸醫師判斷尾部傷口壞死,需要執行截肢手術。(照片提供: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這集節目,我們來到了台東縣池上鄉的山區,跟著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員孫敬閔、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林宇璇,一同追蹤一隻去年十月野放的穿山甲,瞭解牠在野放之後,是否能順利地在野外繼續生活。

追蹤去年十月野放的穿山甲

孫敬閔博士指出,要追蹤的這隻穿山甲是雄性個體,去年九月在野外被流浪犬隻攻擊、咬傷,送往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在十月底野放。救傷時測量牠的體重大約三公斤出頭,由此推估應該是在2020年冬天出生。

「牠算幸運了,因為有賞鳥的民眾即時發現,把野狗趕走。」林宇璇獸醫師表示,這隻穿山甲緊急送至野灣之後,檢傷發現其尾部與後腿有多處穿刺與撕裂傷,許多鱗片剝落;照X光確認後腿傷勢屬於皮肉傷,有治癒之機會,但尾巴已有骨折,需要截肢,「要截掉大約5公分左右。」

幸好這隻穿山甲截尾後復原得不錯,只在野灣待了一個多月,便評估可進行野放。野放之前,孫敬閔博士在牠尾巴的鱗片上裝設了會不斷發送電波訊號的無線電發報器,因此可使用無線電進行追蹤。

無線電發報器與手掌之比例。發報器必須先連接一片軟橡膠或短布條,再用螺絲鎖在穿山甲的鱗片,如此一來可減少穿山甲活動的不適感,亦可降低發報器脫落的可能性。

使用無線電追追追

孫博士一手裡無線電接收器的天線,一手拿著接收器的主機,並將主機靠近耳朵旁,仔細聆聽嗶嗶聲訊號。

「無線電追蹤的原理,跟無線電對講機是一樣的。」孫敬閔博士解釋,就像是兩具無線電對講機要先設定為同頻,才能互相通話,無線電接收器也可以設定為個體身上發報器的頻率,接收其訊號。收到訊號後,接收器會轉換為嗶嗶聲,研究人員便可以透過嗶嗶聲的音量大小,判斷動物的遠近,接著運用三角定位,確定牠的位置。

我們跟著孫敬閔博士,沿著狹窄的產業道路路邊移動。孫博士專注地聽著嗶嗶聲,時不時轉動天線方向,甚至將天線轉180°再轉回來,判斷聲音差異。花了大約十分鐘,終於定位出這一隻穿山甲個體,就是在我們前方山壁上的竹林裡面不遠處,「是一個新定位到的居住洞」。

這時候,原本固定頻率的嗶嗶聲突然變快了一下,孫敬閔博士說明,這意味著個體的身體移動了。因為穿山甲在白天會躲在洞穴裡面睡覺,推測牠應該是在洞裡轉了個身,或是挪動了身體。

孫敬閔博士使用無線電追蹤器,轉動其天線方向,仔細聆聽訊號聲,判斷穿山甲所在方位。

為評估救傷與野放成效而追蹤

為什麼要進行野放穿山甲的追蹤?孫敬閔博士表示,追蹤的目的是要瞭解救傷與野放地點的選擇,是不是適合這隻個體,「透過長期的追蹤監測才能知道,我們選擇野放的地點與穿山甲存活率的相關性,如果選擇的地方不好,那麼下次野放的時候就會選擇其他更適合的地方。」

林宇璇獸醫師則從救傷角度闡述,「現在在做醫療決策時,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不知截肢多少的動物沒辦法在野外存活。」她表示,尾巴是穿山甲在野外順利生存的重要工具,牠們會利用尾巴當作爬樹的輔助義肢,爬樹吃螞蟻,同時穿山甲媽媽也會將寶寶放在尾巴上,因此一旦沒了尾巴,在野外生存便會受到嚴重影響。現在一般認為,尾巴截去一半至三分之二以上的穿山甲,可能就不適合野放,但缺少野外的實證資料來支持這樣的說法,所以野灣才會和孫敬閔博士合作,共同進行追蹤。

追蹤工作包括每兩天以無線電定位,獲得牠的位置,判斷是否會因截尾影響其活動範圍;每月至少一次於居住洞外架設自動相機,以照片確認其健康狀態;每季進行再捕捉,將牠帶回救傷中心進行健康檢查。林宇璇獸醫師指出,去年十二月中便捕捉過這隻個體,當時牠的體重沒有掉太多,血液檢查數字與尾部骨折癒合的情況都相當好,因此評估牠在野放後過得還不錯。

此為隱身在樹林間的穿山甲居住洞。穿山甲會利用前肢挖掘洞穴,而洞穴可依照功能區分為居住洞和覓食洞兩種,居住洞通常會設置在較為隱密的處所。

探索舊居住洞

除了以無線電定位外,這天也要調整自動相機架設的位置,移動至剛剛調查到的新居住洞。因此,我們跟隨孫博士與獸醫師,往反方向走去,穿越了樹叢、竹林,抵達另一個位於草叢旁的居住洞。接著,獸醫師將洞口旁的自動相機取下。

「在一般爬山、登山的時候,看到的穿山甲洞穴,都不是居住洞,而是覓食洞。」孫敬閔博士指出,穿山甲挖的洞穴,可以分為居住洞和覓食洞兩種,一個洞只會有其中一種功能。居住洞是穿山甲睡覺使用,會設置在比較隱密的地方,最深可達到5至6公尺;覓食洞深度只有大約1至3公尺,哪兒有東西吃,穿山甲就挖洞過去,便是覓食洞。

仔細觀察,這個居住洞洞口外圍的雜草與葉子,有堆置並拉至洞內的情況,這是穿山甲的傑作。孫敬閔博士解釋,因為穿山甲的身上毛很少,為了避寒,牠們在冬天會「拉草」,也就是蒐集枯枝、落葉跟草,拉至洞口保暖,甚至拉進去洞裡當做被窩。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孫敬閔博士與林宇璇獸醫師,一同關心穿山甲野放後重獲自由的生活,也歡迎繼續聆聽下集精彩節目☛

照片最上方白色虛線圓圈處為穿山甲居住洞,洞外留有穿山甲拉草至洞內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