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小琉球曾經是全台珊瑚覆蓋率最高的區域!

根據研究,在半個世紀前、1970年代,小琉球的珊瑚覆蓋率高達60到80%。海底布滿壯觀的珊瑚群落,琳琅滿目的熱帶魚悠游其中,可說是海洋生物的天堂樂園。但如今,小琉球珊瑚生態已亮起紅燈,珊瑚覆蓋率最高僅約30%,部分區域甚至不到一成。

今年小琉球鄰近海域觀察到珊瑚白化現象。(照片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珊瑚實驗室/潛水教練李昆弦)

長期關心小琉球珊瑚、進行珊瑚人工繁殖及移植復育研究的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分析,人類活動如土地開發、過度捕撈、廢水排放,都是導致珊瑚逐漸衰退的主因。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海洋熱浪」,導致珊瑚大規模白化,甚至死亡。

例如,今年受海洋熱浪影響,包括墾丁、小琉球、東沙群島等地,陸續出現珊瑚白化的情況。樊同雲研究員表示,雖然7月底凱米颱風來襲,擾動海水讓溫度下降,但效果短暫。如果海洋熱浪現象沒有結束、海水沒有降低到適合珊瑚蟲生長的水溫,就會延遲珊瑚白化後復原的速度。

今年小琉球鄰近海域觀察到珊瑚白化現象。(照片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珊瑚實驗室/潛水教練李昆弦)

儘管現況讓人沮喪,但仍存在著一絲希望。樊同雲研究員指出,杉福漁港、白沙港外海域消波塊上的珊瑚生長良好,覆蓋率約有4成,相較之下,天然珊瑚礁衰退得較為嚴重。分析原因,這些海域遊客罕至,人為干擾極少,加上污水處理廠的設置,讓生活廢水進入海洋的情形大幅改善。此外,消波塊保持了珊瑚礁立體複雜的結構,穩固性良好,因此成為了珊瑚的庇護所。

降低人為活動干擾及汙染,並進行兼顧種類和基因多樣性的珊瑚復育計劃,是小琉球珊瑚生態恢復的關鍵。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的專訪,拉出歷史縱深,了解小琉球珊瑚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可能的復育行動。

珊瑚蟲觸手與咖啡色的共生藻特寫。(照片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珊瑚實驗室/潛水教練李昆弦)

研究人員正進行小琉球珊瑚覆蓋率調查。(照片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珊瑚實驗室/潛水教練李昆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