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台灣黑熊,不僅是台灣唯一一種熊科動物,同時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近年不斷有台灣黑熊受傷救援的案例出現,如2023年全台就有9例台灣黑熊的通報救傷案件,其中7例發生在花東地區,由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下簡稱野灣)負責救援。

黑熊救傷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因為台灣黑熊體型龐大,也具有危險性,因此無法單打獨鬥完成救援,需要各路人馬協力合作。除了野灣的醫療團隊外,保育主管機關林保署花蓮分署、台東分署與地方政府農業處的人員,以及在地部落民眾的支援,都在救援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於2023年4月救援的台灣黑熊錦屏一號Ligauwan(里高萬)順利康復,在錦屏、龍泉、大埔等部落族人的祝福下野放。(照片提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以受困套索的黑熊救援為例,野灣獸醫師江宜倫指出,在接獲通報後,野灣會派出一組人員先抵達現場,評估該地交通位置與環境狀況、是否具有危險性等,即時回報院內,若有缺乏資源便立刻進行調度。而院內的醫療組人員約在20分鐘內,可將需要的救傷物資、器材備妥出發。

在各方協力人員抵達救援地點後,第一步會確認各單位的人數,並針對現場情況進行分工與沙盤推演。因救援黑熊需要麻醉,負責吹箭的獸醫師會評估該隻黑熊需要的藥量,並由另一人負責吸引熊的注意力,以利吹箭麻醉施作。

卓溪一號Lizuk Dumaz(力鹿克)誤觸套索陷阱,經獸醫師評估後決定現場截去第四趾,避免後續感染。(照片提供: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等到黑熊中箭昏迷,接著會移除套索,請搬運人員運用擔架布將熊移到鄰近平坦的醫療區,進行初步檢傷與醫療處置。如果個體受傷嚴重,需要進一步治療,則會將黑熊搬運至運輸籠內,送到野灣野生動物醫院。依照情況不同,每次野灣會出動4至8名人力展開救援,從接獲通報到成功救援回到醫院,需3至5小時。

經驗在救援中不斷累積,野灣也持續升級黑熊救傷所需要的軟硬體資源。在協會成立初期,受傷黑熊都需要後送至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如今野灣完成了醫療籠、照養籠舍、野放訓練籠舍等硬體設置,加上每年年度救援演練、全員皆須參與的基礎生命支持BLS培訓等能力強化,已成為可以完整執行從黑熊救傷、醫療照養到復健等任務的團隊。

黑熊卓溪二號Da qu-ali(達古阿里)因受困套索,於2023年7月展開救援,11月野放,但4個月後又再度中套索陷阱入院。(照片提供: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東部是黑熊救傷的一級戰區。去年,野灣救援7隻黑熊,其中有2例不幸在救援過程中死亡,其餘5例順利康復野放。我們希望這些野放的黑熊都不要再見,然而,故事未必如人所願,像是黑熊Da qu-ali(達古阿里),又再度受困套索入院。

現在就讓我們前進台東池上,拜訪野灣獸醫師江宜倫,認識台灣黑熊的救傷工作。

卓溪鄉古風村工寮遭黑熊入侵,黑熊持續抽搐急喘,送往野生動物醫院途中即停止呼吸心跳,最終分析判定因誤食用於除蝸牛的農藥(聚乙醛)導致中毒死亡。(照片提供: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紅石一號Hundiv(閽帝夫)是隻年邁的公熊,野放2個月後自然死亡,長眠於殼斗科森林。(照片提供: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