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台灣經濟正在起飛。技職教育培育出無數「量多質優」的技職人才,造就台灣經濟奇蹟,贏得全世界肯定。近年,台灣技職教育卻面臨「學用落差」及「人才供需失衡」的嚴重考驗。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東方設計學院董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李福登,與主持人彭宗平教授對談。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在這一季討論的議題是教育與人才培育,分別從大學、技職以及國民教育三個層面來探討。前面四個禮拜我們分別邀請了政大的錢致榕講座教授,以及旅居瑞典的趙光安教授跟大家一起討論大學教育。

接下來的四個禮拜,我們要聚焦在技職教育,探討技職教育的明天。本週請到李福登董事長,也是李福登校長,到我們節目來。李福登先生曾經擔任過台南家專,也就是現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校長15年。他不僅加強學生的專業教育,而且非常注重倫理道德、待人接物以及持家能力的培養,所以台南家專被稱為新娘學校。當年大家常常提到,北台灣有個實踐家專,南台灣有個台南家專,都是非常有名的新娘學校。

民國81年,李校長被教育部延聘創辦高雄餐旅專科學校,在當時實在是一個創舉。李校長擔任了11年校長之後退休,而高雄餐旅專科學校,現在已經升格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開啟了國內餐飲旅遊教育的一個風氣。他特別推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的三明治教學法,強調實務導向、專業本位,也為他贏得「台灣餐旅教育之父」的尊稱。

從民國95年到現在,李校長又受聘為東方技術學院的董事長,在他的主導下,東方技術學院逐漸轉型,轉為東方設計學院,這也是台灣第一所專業的設計學院,開啟了以設計導向為主的教育,影響所及,現在國內很多大學也紛紛設立設計學院。所以在很多方面,李校長都有獨到的見解跟非常獨特的經驗,對台灣的大學、專科的技職教育,經驗非常豐富。李董事長也曾經在民國99年,獲得教育部第一屆的技職教育貢獻獎,他目前也是總統府的國策顧問。李董事長歡迎您到我們節目來。 來賓李福登董事長(以下簡稱李):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彭:剛才的引言當中,我跟聽眾朋友介紹您過去非常不平凡的、豐富的經驗,在專科和大學都有非常傑出的貢獻。然而在目前,大家看到過去台灣成就非凡的技職教育,本來是很有特色的,這幾年來卻好像漸漸地失去了它的特色。大家常常會談到,現在好像有所謂的「學用落差」及「人才供需失衡」這兩個很大的問題,而我們也知道,技職教育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實務導向、專業本位的學生。您在這一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是不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教育這方面,怎麼樣來建立實務導向、專業本位的技職教育?

1. 技職教育如何回歸實務導向、專業本位? 李:技職教育培育學生的宗旨,開宗明義就說,要培養實用的技術人才提供給業界。我們回想在70年代,當初台灣的經濟正在起飛的時候,技職教育就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培養出「量多質優」的技職人才,造成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可以說是贏得全世界肯定。

那麼,後來為什麼技職教育有一點變調?一方面教改的某些作法可能衝擊技職教育;一方面又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家總覺得技職教育是第二個選項,我們通常都是先選讀高中,然後才選技職。隨著時代的轉變,技職教育的形象在某些方面雖然有提升,但剛剛主持人也說到,後來的技職教育,因為沒有確實把握「實務導向、專業本位」這個中心思想,所以有點走偏了。以致於技職教育所培育出來的人才找不到工作,可是業界又埋怨,說找不到合用的人才,等於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學用落差,換句話說就是有一點脫鉤。所以說我覺得,假如要回歸技職教育的實務導向、專業本位,配套非常重要。 彭:對。 李:比如說課程的設計,一定要設計一些比較實用的課程,當然理論不是不重要,但我們希望理論只是一個基礎,最重要就是要有實用的課程。再來就是要有實務經驗比較豐富的業界老師,來擔任專門技術教師。因為這些專門技術教師,雖然未必瞭解很多的理論,可是憑藉著實務經驗,來上課的時候他可以現身說法,讓學生聽起來很有興趣。這樣的話,就不會造成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符合業界的需求。除了課程和師資,教法也很重要,對不對?一定要很靈活!

同時再提到技職教育的設備,以往學校的設備,大概都是落後於實際上業界的設備,這是不對的。先進的設備應該要在學校先使用,後來學生進入業界才能夠駕輕就熟。其他最重要的就是實習制度,再來就是職涯的輔導,對於學生的性向、興趣,我們應該適當地輔導他往正向的方面前進。我相信技職學校如果這幾個方面齊備的話,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定可以符合業界殷切的需求。 彭:所以從您剛才的說明,可以發現好多方面要改善。包括一個是課程教材;第二個是老師師資,包括有豐富業界經驗的老師;第三個部分包括老師的教法,還有設備,要能夠跟得上外界進步的幅度來改善;另外一個是輔導。這一連串的措施假如能夠落實的話,技職教育的專業本位、實務導向就比較容易落實。

2. 「做中學、學中做」的三明治教學法 彭:那麼,針對學生的實習機制深入來談,李校長您在技職教育裡面一再宣導的「做中學、學中做」的三明治教學法,備受大家的肯定,您是怎麼做的?三明治教學法有什麼特色呢? 李:好,技職教育離不開實習機制。但是以往的實習,大概都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等於說是「不湯不水」,或者說就像蜻蜓點水一樣,學生在短期內學不到什麼東西,業界在人力補充這方面,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當初我創辦高雄餐旅專科學校的時候,就宣導所謂的三明治教學法。

各位都吃過漢堡,漢堡就是一層麵包夾一層肉,三明治也是一層麵包一層料,三明治教學法就像這樣,讓學生一個學期到業界,一個學期回來,又出去又回來,這個叫三明治。背後的哲學基礎是,第一、理論跟實務兼顧,第二、學校的資源跟業界的臨場資源互補。學生去業界,一方面可以做職業試探,另一方面也等於是提早去適應職場的環境。所以我們最主要的設計,就是透過「邊學、邊做、邊改」這個過程來教育學生。什麼叫「邊學」?就是在學校聽老師講課,然後再到業界去實作。因為業界的臨場感,是學校沒有辦法取代的,對不對? 彭:對。 李:然後是「邊做、邊改」,意思是學生做了,他一定發現有落差,又回到學校加以修正補救。透過這個學中做,也就是所謂的「learning by doing」,就可以把學生的實務經驗、實作能力培養得很強了。三明治教學法一個很重要的設計就是,學生一出去就是半年,從94學年度開始,因為業界反應很好,甚至還可以延長實習時間,讓學生有一年的時間留在業界。不像以往寒暑假的實習制度,寒暑假大概最多實習三個禮拜、或一個半月,而我們的學生,卻一下子就待在業界半年,甚至可能待一年。因此在實習過程中,假如他表現很好,業界馬上就把他留下來,跟他說:「你畢業之後就回到我原單位。」所以等於說是沒有畢業,事實上他已經有工作了。 彭:但是在實習的這一段期間,學生還是經常性的回到學校來上課? 李:有時候呢,某些學校會設計讓學生禮拜六或禮拜天回來上課,這樣也很好。假如學生發現在業界的做法,跟老師教的、或是他以往的做法有落差,那就趕快回到學校做補正。所以,整個三明治教學法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夠「一畢業就上工,一上工就上手」,這個制度屢試不爽。

所以現在包括普通的大學,有部分的科系也都是採取這個方式。因為最主要的,學生還是希望他畢業能夠馬上找到、找對工作,而業界也能夠用到合用的人才。在這個制度下,這些目標才比較可能實現,因為企業觀察實習生已經長達半年、一年了,而同學呢,他也在這個業界有半年或一年的經驗,對於這個就業環境熟悉了,馬上就可以適應,所以駕輕就熟。這樣一來,就真正可以落實剛剛主持人說的「實務導向、專業本位」的中心思想,也符合技職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就業導向嘛!培養的人才又能夠呼應業界的需求,等於就是雙贏。 彭:你們學生在實習的時候,有沒有給予學分?怎麼算學分? 李:有。關於實習的學分,大概一個學期有些學校是算10個學分,有些學校算12個學分。包括海外實習也有學分,因為未來我們會談到國際化,說到國際化,學生要先有機會走出去啊!所謂國際化不能說是坐井觀天,我抬頭說我要國際化就能夠國際化,國際化有很多的條件,比如說你要拓展你的國際視野,你的vision才會寬,對不對?要有相關的環境配合才行。

3. 把「畢業即失業」變成「畢業即就業」:訪視制度與業界合作 彭:另外一個問題,學生在實習的時候,除了有學分之外,是不是學校也指定老師擔任他的導師,同步來瞭解學生的表現呢? 李:主持人您這個問的很好,我們把這部分叫做「訪視制度」。老師去訪視最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他必須要去訪問業界,他問業界我們這樣培養學生合不合你用。另外一方面,我們是去探訪學生。因為學生去實習就好像新兵入營,對不對?有些環境沒有辦法一下子就適應,我們也要去安慰學生、鼓勵學生。同時最重要的,我會問他學校這樣教你,你合不合用?用不用得上?然後有些問題,是不是需要我們反映給業界?總之,對於業界的實習跟學校的學習,我們要設計一個機制來搭配,必須讓學生配合學校的課程跟上課的內容,透過實習增進他的實務能力。 彭:像你們這樣大規模的做,其實對學校來講也要付出很多的心力,包括幫學生做媒合,找到適當的實習場地、單位等等。是不是在這些方面,學校一開始要做很多的功課呢? 李:對,主持人您的觀察很深入。以前的學校要分發學生去實習比較簡單,因為以往都用寒暑假,大概業界稍微拿出一些錢就可以打發交通費了。但是我們這些實施三明治教學法的學校,派學生去業界實習,卻是一下子就要待半年,整個合作計畫一進行可能就是十年啊!業者要管吃管住,有些還要有基本薪資啊!所以,當時業界有點裹足不前。

為什麼呢?他們說假如學生只是寒暑假來實習,就算表現不好,我不趕你,你也得回去,因為學生要回去上課。但學生現在不是來短時間,是要待半年,甚至待一年,假如表現不好,還會影響我員工的工作權,那怎麼得了?所以說當時的確有點分發不出去。後來呢我們也用盡心力,找業界來座談、來學校參觀學校的教學,參觀我們的設備。最重要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校外實習成績由業界來打,業界打不及格就是不及格!這個做法,是希望學生馬上就可以接受實習單位的企業文化。

另外一點,我更向業界保證,萬一我的學生不合你用,你一通電話,我馬上把學生叫回來,那業界就放心了。剛開始大家也很保守,因為一下子來半年又要領薪水,又要管吃、又要管住,他們顧慮也很多。但是等到一分發,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以後,變成我的電話接不完,業者紛紛打來問我:「李校長還有沒有尚未分發的學生?」因為太好用了!以往他必須要自己訓練新進員工,主持人你曉得,訓練要時間、要金錢,都要成本。現在居然有這麼好的事,學校幫你訓練得好好的,馬上他就可以上線。還在實習階段就已經有這種效果,到了畢業的時候當然更好了,剛剛我講我們的學生一畢業就上工,一上工就上手,就是這個意思。 彭:就是畢業即就業了。不是「畢業即失業」,是「畢業即就業」。 李:對。 彭:我們非常高興今天邀請到李福登校長,也是李福登董事長,到我們節目來討論技職教育的明天,明天的技職教育。李校長跟我們分享了技職教育的「實務導向、專業本位」的教育理念,要怎麼樣來落實。他也特別分享了「做中學、學中做」,就是結合實習制度,learning by doing的三明治教學法,其中學校付出了很大的心力,還做媒合,最後讓業界也非常歡迎他的學生,這是技職教育雙贏的具體實踐。下個星期,我們還要繼續跟李福登校長一起來探討。《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下個禮拜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