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霖、陳禹廷,兩位出身鹽水、玩藝術的兄弟組成了「禹禹藝術工作室」,以藝術推動家鄉的地方創生。

聞名國際的鹽水「月津港燈節」,禹禹團隊便是重要推手。2010年,禹禹以極精簡的資源,策畫舉辦月津港迎春燈會,好評不斷。縣市合併後,燈節擴大舉辦,如今已發展成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燈會。

為延續燈節帶來的能量,禹禹推動「月之美術館」計畫,透過常態性展演及季節性活動策畫,建立指標藝文景點,並保存推廣文史、生態資源,讓鹽水小鎮在沒有燈節的時刻,依舊充滿活力。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鹽水就會愈來愈好。」本集節目專訪禹禹藝術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禹霖,看他們兄弟倆對家鄉的付出,如何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1. (02:55) 車城廟口的阿嬤無畏落山風,老神在在用手機追劇
  2. (06:20) 落山風藝術季的作品,像是為土地寫一篇長篇小說,故事一直延續
  3. (11:04) 花很多時間處理作品結構,但想得再怎麼週全,都還是會害怕落山風
  4. (13:34) 回老家,接到鄉親委託——畫招牌、設計名片、拍攝廟會陣頭
  5. (19:25) 加入藝術家王文志老師團隊到瀨戶內,最重要的收穫是勇氣
  6. (24:31) 想讓鹽水熱鬧一下、吸引人走出來,所以有了2010年月津港迎春燈會
  7. (27:42) 藝術家唐唐發《王爺巷美術館》,展示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生猛有力
  8. (31:55) 每一個人多付出一點,就可以解決月津港燈節的交通、垃圾等問題
  9. (39:22) 所有來到鹽水認真生活的人,都是「在地人」,聲音也該被聽見
  10. (42:38) 以「我是鹽水人」展現對土地的認同,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

禹禹藝術工作室近年在落山風藝術季展開科幻小說般的連篇創作,2021年《風神號》有如來自外太空的飛船,受落山風襲擊墜落沙灘。(照片提供:禹禹藝術工作室)

2022年《風之籽》外星種籽降落於海與岸的交界,一年後,已長成《Sylph》,重複堆疊的帶狀鱗片,隨著風一張一合。(照片提供:禹禹藝術工作室)

2019年月津港燈節《致,更好》,運用竹材創作出外型像是眼睛的大型作品,也以此作向離世的豪華朗機工成員張耿豪致敬。(照片提供:禹禹藝術工作室)

2021/22年月津港燈節《拾光》,入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光環境獎」。 (照片提供:禹禹藝術工作室)

禹禹團隊進行《鹽水戰士》計畫,訪談並拍攝從外地移居至鹽水的女性,呈現出温柔而堅定的地方力量。(照片提供:禹禹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