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2:00
新世紀花園
主持人: 任樂倫
2016/01/16
47:13
台灣唯一、世界第一的汽車鈑金雙冠軍馬祥原,出身黑手家庭,從小就得幫著爸爸,但不覺得”黑手”有什麼不好,直到讀國中,同學相邀出去玩,他卻得留在家裡幫忙,後來約心儀的女同學出去,看著自己必須用力刷洗才能洗乾淨的粗糙雙手…自卑感悄悄浮現。
國中被編到普通班,成績最好的科目是”工藝”,其他都不行。國三時,學校把成績特別差、特別皮的學生編到同一班,而且教室也與其他班級隔開,感覺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成為被遺棄的一群。小馬說:「其實我們只是皮,要說”壞”的真正不多。」
高中考不上,最後去讀一間不看成績只須拿畢業證書就可讀的高職,選了汽修科,很快就在班上脫穎而出,甚至修車技術比老師還厲害。因為從小就開始修車,把引擎、底盤摸得很清楚,車子壞了知道要怎麼修,但不知道車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為什麼是這種壞法。可是上了課、讀了書之後,終於明白原理,加上有實務經驗,很快進入狀況,而且越念越有趣。
高職畢業,恩師鍾永桓問他要不要學鈑金,憑著一股憨膽,那年剛滿十八歲的他第一次離家,隻身前往台北職訓中心報到,展開為期一年的鈑金課程。前三個月,每天就是拿著一把鐵鎚敲一塊30公分乘30公分的鐵皮。小馬說:「從早敲到晚,真的非常無聊,有些人受不了這種枯燥,不到三個月就退訓了。但也因為這塊鐵皮,讓我練就紮實的鈑金基本功。」當你喜歡這件事,自然就會有那樣的耐性出來。
在職訓中心遇到另一位恩師廖文豐老師,激起他對汽車鈑金的熱愛與執著。為了參加全國賽,三個月不回家,日夜苦練以0.3分的些微差距贏了學長拿到冠軍,取得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資格。為了這場世界比賽,小馬說:「這已經不是三個月不回家的事了,而是直接在車子旁邊打地鋪。」小馬秉持的原則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說裁判對選手修的板子會有誤差容許值,而他要求自己做得比裁判要求的更精準,訓練時就要把誤差控制在正負一毫米之內,基本上就是零誤差。會來參加國際賽的選手都是國家冠軍,要如何贏過人家?就是要拼那個一毫米。
為了做到毫釐必較的精準,小馬不僅把鈑金鎚敲磨到像鏡子般光亮,甚至連呼吸都要練習,因為拿焊槍要穩,通常拿五分鐘還可以,拿個十五分鐘手真的會軟掉,所以呼吸要小、要均勻,稍微大一點的呼吸,會讓手更抖,作品就更容易失敗。
聽小馬分享這一段,我真的覺得一開始是磨技術,到後來是磨態度了;練到後來已經不是練技術,而是練藝術了。小馬說:「唯有把自己逼下去,才會生出更好的作品。」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堅持,造就出臺灣唯一、世界第一的鈑金雙冠軍。馬祥原曾是奧迪汽車在中國唯一認可的培訓師,現在客戶遍及保時捷、林肯、瑪莎拉蒂等名牌車系。
曾經,我們篤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現在,我們更相信:「讀書誠可貴,技術價更高」。在知識垂手可得的網路時代,資訊鴻溝已被縮小到史上最低限度,人人都可以蒐尋、擷取到海量的知識與資訊,但是,技術呢?
從馬祥原的奮鬥故事再次說明:不愛唸書,不代表人生會輸。找到熱愛、努力專注,人人頭上皆有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