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友善環境?有人擔任環境志工;有人隨身攜帶水壺與環保餐具;有人購買有機或是友善耕作的農產品;也有人移居山村,以無毒方式進行耕作生產。

然而,移居山村不容易,因此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簡稱人禾基金會)舉辦「山村生活工作坊」,邀請對於山村農耕生活有興趣的朋友,來到新北市貢寮區內寮的山上,體驗這裡的農事活動,看能否適應這裡的山村生活,而有機會成為貢寮水梯田耕作、保育的生力軍。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舉辦山村生活工作坊,邀請對移住山村有興趣的民眾,透過農事協力、生態調查、飲食手作等活動,尋找山村生活的可能。(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急尋生力軍,讓水梯田持續耕作

人禾基金會保育處專案經理郭俊麟指出,人禾基金會自2011年起獲林務局委託進駐新北市貢寮,與在地農民合作,讓山中的水梯田維持耕作,並以無農藥的耕作方式進行生產。

曾經荒廢二十年的水梯田,經過除草、翻土整地,引進水後,宛如被喚醒的睡美人,恢復了盎然的生機。各種生命接力似地復甦,水生植物一一冒出頭,許多動物也來了。

「但現在十年過去了,合作的農友也老了十歲。」郭俊麟表示,因此人禾基金會尋找新血加入,讓水梯田持續耕作,提供生態功能。

相較於其他地區的農田,貢寮水梯田因環境十分獨特,招募新血並不容易。郭俊麟指出,因為貢寮水梯田位於山坡地,耕地面積小,農業機械難以進入,只能用人工、獸力或小型農機生產。另外,貢寮水梯田種植的是山村獨自育種的「平林種」稻米,可以抵抗強烈的東北季風,但產量也比平地農田少。在上述情況之下,人禾基金會積極思考如何吸引理念相同的夥伴加入新手農夫的行列。

在湧泉溪澗中浸泡1周的稻種(粟種tshik-tsíng),期待撒下秧田後伸長子葉、發根。(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透過全日工作坊,找到「對的人」

為了尋找到「對的人」,人禾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舉辦「山村生活工作坊」,今年為第二屆。

工作坊為一整日活動,從早上9點進行到晚上9點,行程十分緊湊:上午有入村說明會、田區復耕實作;用完午餐,緊接著進行水梯田外來種移除與田埂修補作業,之後帶領參與學員品嚐並動手做發酵食物。入夜之後也沒閒著,享用豐盛的晚餐後,還在雨中散步,於吉林產業道路尋找山羌與其他動物的蹤跡。

山村生活工作坊的舉辦目的,跟其他單位舉辦的農事體驗有非常大的差異。人禾基金會保育處專員蔡曉薇表示,坊間的農事體驗大多為半天活動,目標多為食農教育或認識產地,也有部分農田是透過活動建立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但山村生活工作坊希望能招募到有意願來到貢寮務農的人,共同保育水梯田、保育生態,因此所有活動的安排都與水梯田農作、山村生活有密切關係。

山村生活工作坊行程滿檔,包括田區復耕與水梯田實作、發酵食物DIY、夜間生物觀察等。(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透過去年舉辦的山村生活工作坊,與「保育和夥人」計畫的耕耘,人禾基金會已經順利吸引到數位民眾來到貢寮,復耕水梯田。郭俊麟指出,因為這些新手農夫都不是做農出身的人,所以基金會特別規劃「師徒制」,由貢寮在地的資深農夫帶領新手農夫,手把手教導,實地進行田間作業。

令人欣喜的是,復耕的水梯田也在今年夏天豐收,鴨舌草、簀藻、水馬齒等植物重回水梯田,田埂上也出現了食蟹獴的腳印。

整理休耕田地,移除石砌田壁植物

為了讓參與工作坊的學員更加認識復耕流程,因此早上的田區復耕實作便安排到即將復耕的水梯田進行整理作業。

蔡曉薇指出,貢寮內寮的水梯田是沿著山坡一層一層興建,這天實作的田區便是水梯田當中的一塊狹長型田區,面積不到一分地;田區休耕許久,長滿植物,較為大型的植物日前已先行砍除,學員要做的工作便是繼續移除石砌田壁上與鄰近區域的植物。

春季插上秧苗的水梯田景觀,讓我們可以想像復耕後的田區模樣。(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在步行至水梯田的路上,郭俊麟指著一處長滿樹、芒草之處,告訴我們以前該地也是農田,但是廢耕之後便自然演替成為次生林。

雖然成為森林生態系也很好,但原本在水田內棲息的水生植物、昆蟲等水田生態系的珍貴物種也會消失。例如,黃腹細蟌這種豆娘目前就只有在貢寮還有族群,中華水螳螂、青鱂魚也都可以在這裡觀察到。另外,食蟹獴會常常到田裡面撿田螺吃,台灣野豬也喜歡吃水稻抽穗開花之後乳熟期的稻穗——水田生態系中各物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外,水梯田的田埂也不使用水泥,而是用當地的石頭堆砌起來,留有自然孔隙,因此有些水生植物就有機會生長。包括圓葉節節菜、大穀精草、小穀精草,以及小莕菜、絲葉狸藻、毛澤番椒、挖耳草等,都是貢寮水梯田環境中的珍貴水生植物,當中有許多是台灣維管束植物紅⽪書名錄中的受脅物種。若是水梯田廢耕了,這些植物就會在田區消失。

糊田埂是為了讓人好走,也有助於水梯田保水,並讓潮濕向陽的棲地可以重啟演替。(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來到待復耕田區,我們便依照郭俊麟與蔡曉薇的指示,移除田壁上的植物。我們一邊工作,一邊聊天;郭俊麟與蔡曉薇說著貢寮水梯田的故事,講農夫是如何使用水牛,聊田區看到的植物,談林務局推動的「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田區復耕工作就這樣輕鬆度過了。

本集節目讓您身歷其境,共同參與山村生活工作坊,感受貢寮水梯田的獨特與美好。工作坊下午的精彩活動,下集節目為您揭曉。

在田中可以看到毛澤番椒,是在《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易危等級的水生植物。(照片提供: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