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紅皮書」嗎?

紅色,一般有警示、警告的意味。在生態領域,紅皮書指的是針對野生動植物受脅的情形所進行的評估名錄。透過紅皮書名錄,我們可以清楚瞭解這些生物受脅的狀態與程度,甚至是變化趨勢。

為了評估台灣各類群動植物的受脅程度並與國際接軌,農委會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下簡稱生多所)近年依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之紅皮書名錄類別標準,及地區與國家級評估標準應用指南,編纂出版鳥類、陸域爬行類、兩棲類、淡水魚類、陸域哺乳類、維管束植物等6本紅皮書名錄,其中鳥類在今年更新了第二版紅皮書。

2016、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分別以黑嘴端鳳頭燕鷗與灰鷽作為封面。

負責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編撰工作的生多所研究員兼生態系經營組組長林瑞興表示,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是以2023年台灣鳥類名錄為基礎,將所有收錄的686種鳥種列為候選評估,經篩選後,有318種進入評估流程;接著再依各鳥種於台灣的族群量、族群下降趨勢與速度、分布範圍的面積數量與破碎化情形、滅絕機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將各鳥種的滅絕風險分為暫無危機、接近受脅、易危、瀕危、極危、區域滅絕、野外滅絕、滅絕等類別。在初稿完成後,也公開徵詢專家學者、鳥友的意見後進行修訂,最後誕生出這份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

在紅皮書名錄中,清楚呈現了各物種的滅絕風險差異,因此政府在制定相關保育政策、復育計畫時,便能參考這樣一份相對客觀且極具參考價值的指標。此外,透過重複的評估工作,也能檢視過往投入的保育措施是否發揮成效。但林瑞興組長也提醒,在衡量各物種受脅類別的變化時,應仔細審視類別變化的原因為資料更新,抑或是真實保育狀態的變動,以免錯誤解讀。

琵嘴鴨於鰲鼓濕地覓食。琵嘴鴨於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中列為國家極度瀕危類別。(照片提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翻開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有6種鳥種列為國家極度瀕危等級,包含青頭潛鴨、環頸雉、琵嘴鴨、林三趾鶉、黑嘴鷗,與黑嘴端鳳頭燕鷗,其中,留鳥林三趾鶉更被標示為「可能區域滅絕」。林瑞興組長指出,林三趾鶉在台灣的首次記錄,是由英國駐台首任領事史溫豪1869年在南部地區觀察到的,也是他最後記錄到的台灣鳥種,但已有至少30年沒有確切的觀察紀錄,族群情形無法樂觀,甚至有可能成為台灣第一種滅絕的鳥種。

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紅皮書名錄所記載的資訊?新版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又告訴了我們哪些鳥類面臨的危機?本集節目專訪生多所生態系經營組林瑞興組長,為您深度剖析。

躲藏於再生稻叢的冬候鳥田鷸。在2024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中,田鷸由國家暫無危機調升為國家易危等級。(照片提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

下雨時小水雉窩進爸爸的翅膀。近年水雉保育有成,2024年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將水雉由國家易危調降為接近受脅類別。(照片提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