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台灣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但你應該不曾注意,栽培香菇用的太空包內的木屑是從何而來?

太空包栽培是目前台灣使用最廣泛的蕈菇栽培模式,根據統計,台灣菇類業者每年會用掉大約5億個太空包,換算下來,生產這些太空包需要50萬噸的木屑。但以台灣的伐木量,根本無法供應。

以通過FSC驗證的木屑製成的太空包,栽培而成的FSC驗證香菇。(照片提供:永在林業)

位於屏東的永在林業,看到了這個市場需求,以新方法進行林業轉型。它們取得了森林管理委員會FSC的驗證,以合法、永續、負責任的方式經營人工林,所生產的林木,九成製作為種植香菇的太空包。這些FSC驗證香菇,不僅能協助菇農提升產品價值,對林業來說,也是一種全利用的經濟模式。

採訪前不久完成伐材的林地,開始進行整地,後續將種下適合製作成香菇太空包的闊葉木,如相思樹、苦楝、赤桉等樹木為主。

永在林業主任陳威匡表示,人工林若缺少管理,可利用率將下降,也可能帶來水土等多樣性的問題;加上屏東有外來種植物銀合歡入侵,嚴重壓迫原生樹種的生長,因此永在針對銀合歡入侵地林地進行更新,以十年輪伐期規劃。

於林地架設貓頭鷹巢箱,觀察棲息物種,進行監測。

在作業上,永在林業按照FSC的規範,盡可能降低對環境與生態衝擊,像是伐木過程會保留具有利用價值的特殊樹種,且溪流河溝維持現狀不造林,以兼顧水土保持、生態棲地與保護幼苗的功能。

現在就讓我們前進屏東縣車城鄉,跟隨永在林業陳威匡主任走進林場,認識永續林業生產的過程,與這段林業轉型的故事。

收穫的林木以末徑、材長分類存放,以利後續作業。

永在林業將通過FSC驗證的木料粉碎為木屑,供應給太空包製作廠商,再交由菇農種出FSC驗證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