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20:00~21: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20:00~21:00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節目時間: | 20:00~21: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主持人: 袁常捷
2023/03/01
00:23:00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希望大家能夠跟我一樣,走到野外,走到自然環境,然後去探索森林、享受森林,藉由森林去反省、茁壯自己的心靈。此外,在你們享受探索山林的過程中,無痕山林是很重要的,記得把所有帶上去的東西帶下山來,把山林裡的體會深深地留在心裡面。」
台灣有5種特有種的山椒魚,皆屬於小鯢科、小鯢屬,是唯一分布在亞熱帶的小鯢屬族群,也是台灣唯一的有尾兩棲類生物。牠們生活於中、高海拔地區、低溫且潮溼的溪流源頭,棲地不連續,由北而南分別是觀霧山椒魚、台灣山椒魚、南湖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與阿里山山椒魚。
台灣關於山椒魚的科學研究,是從日治時期開始的。
1919年,距今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楚南仁博先後在翠峰與能高駐在所,各捕捉到一隻山椒魚,這是在亞熱帶的台灣首次發現有山椒魚的紀錄。
兩年後,1921年,日本學者安東伊三次郎在阿里山山區,發現了兩隻山椒魚。隔年,牧茂市郎利用了上述樣本,以形態學跟分布地區進行分析,發表了3種新種的台灣原生山椒魚,分別是楚南氏山椒魚、台灣山椒魚與阿里山山椒魚。但是因為樣本少,加上形態學上的區分並未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台灣究竟有幾種山椒魚,依舊眾說紛紜。
這是台灣山椒魚研究的開端,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初期針對山椒魚的研究,都是由國外學者主導。本土的山椒魚研究,要等到1986年,才由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科學系名譽教授呂光洋老師,開始進行系統性的調查研究。
1997年,呂光洋教授及其弟子賴俊祥,根據同功異構酶差異、分子生物學、骨骼形態學、體色斑紋型式與地理分布的差異,認為台灣有3種山椒魚;楚南仁博在翠峰發現的山椒魚,應為台灣山椒魚,於能高駐在所找到的山椒魚,為楚南氏山椒魚,安東伊三次郎在阿里山捕獲的則是阿里山山椒魚。2008年,他們又在觀霧地區和南湖大山地區發現了兩種顯然不同的山椒魚,透過DNA分析,發表為新種觀霧山椒魚及南湖山椒魚。
但台灣的山椒魚數量稀少,在2017臺灣兩棲類紅皮書名錄中,僅有阿里山山椒魚是屬於易危等級,包括觀霧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都是瀕危等級;南湖山椒魚數量更少,棲地更為侷限,因此列為極危等級,亟待保護。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指出,台灣的山椒魚面臨棲地侷限且破碎、人為活動干擾與氣候變遷等三大威脅。因為台灣的山椒魚在生物地理學上的特色,就是屬於不連續性的小族群分布,如同「天空島」般的隔離,使得山椒魚彼此間的基因交流不易,容易導致近交衰退危機。另外,由於登山、露營活動對於水源的需求,許多山屋都會設置在溪流上游源頭附近,這也是山椒魚經常出沒的棲地,再加上部分登山者常在不恰當的地點如廁,使得山椒魚棲地的水源常遭受到汙染,危及山椒魚生存。
本集節目專訪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教授,帶您瞭解百年來台灣的山椒魚研究、學界亟待瞭解的未解之謎,以及山椒魚面臨的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