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都、公蛙,森林底層1隻!」
「面天加1、公蛙,灌叢!」
「水池、斑腿2隻!」

太陽下山,天色漸暗,八月13日星期六晚上七點,荒野保護協會蛙調小組的大小朋友,在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入口集合。測量並記錄好溫溼度後,大家便帶著手電筒出發,開始在夜裡的公園找蛙蛙!

為什麼要在富陽公園裡面進行青蛙調查呢?荒野志工盧紹榮(自然名:浮雲)表示,富陽公園是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在全台進行蛙類調查的一個地點,其前身為軍方彈藥庫,維持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荒野保護協會從2004年開始認養公園,透過蛙類調查便可以瞭解認養後園區的生態變化。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陳百嫺指出,富陽公園的蛙調通常是在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六晚上,日落後半小時開始進行,蛙調小組會沿著固定路線尋找蛙類,其中一人負責記錄,其他人觀察搜尋。如果看到蛙類,便會告知種類、性別、幼體或成體、行為、所處的微棲地類型;但如果僅聽見蛙鳴,就只能從叫聲辨別種類與數量。

這一天調查從七點開始進行到將近十點,記錄到最多的蛙類,就是外來入侵種斑腿樹蛙,另外還觀察到面天樹蛙、澤蛙、拉都希氏赤蛙,數量較少的是盤古蟾蜍。我們還看到了兩條小蛇,分別是赤背松柏根與龜殼花,也看到了兩隻隱身在林間的白鼻心,偷偷觀察著這群晚上不睡覺來公園數蛙蛙的人們。

本集節目帶您參與富陽公園的蛙調工作,同時瞭解園區面臨的生態議題。別忘了,下次到富陽公園散步的時候,請放低音量腳步,不干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共同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然美景。

「澤蛙,森林底層1隻!」

發現斑腿樹蛙的卵泡後,進行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