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20:00~21: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20:00~21:00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節目時間: | 20:00~21: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主持人: 袁常捷
2021/06/02
00:23:35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保育處專案經理郭俊麟:「現在是疫情期間,相信大家外食的心理壓力很大,或是Work From Home的自律跟狀態可能會變差。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上網,找一個您居住地附近的友善生態農產,如果你信賴它就訂購,並上網找一個簡單的食譜,開始動手煮飯,希望可以透過增加開伙,知道食材的來源,知道自己吃東西的這個動作正在照顧我們居家周邊的環境。」
林務局2011年起委託人禾基金會與貢寮居民合作,發展兼具生活與生計的生態農業,合作農地從2011年的2.4公頃,到2021年已經擴展到7.8公頃;另外至2020年底,貢寮水梯田總共觀察到了至少有811種生物。
談起保育,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劃設保護區,如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這確實是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手段。只是這樣就足夠了嗎?
顯然不是,因為我們還要思考淺山、平原與海岸地區面臨的問題。這些地區不只是我們許多人居住的主要生活環境,也是約55%保育類野生動物與64%臺灣植物紅皮書物種的生長棲息之地。然而,這些區域面臨農地休耕廢耕、化學藥劑過量使用、開發等壓力,棲地破碎,難以支持動植物的生存與自然擴散;加上這些地區多是私有農地、林地和魚塭,無法被劃為保護區,也難以發展有效的保育措施。
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已有百餘年歷史的水梯田,正是處於這種困境的淺山農地之一。
對此林務局於2011年起委託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人禾基金會)與在地居民合作,發展兼具居民生活與生計的生態農業。其作業準則包括:田區完全不使用農藥、維持全年持續的湛水管理、只用12馬力以下的小機械避免重壓及崩坍等,並試行「生態勞務給付」方式,讓計畫合作農戶採用對環境友善的農法耕作與管理水梯田。
在多年經營下,人禾基金會也逐漸跟在地農民產生信任關係,合作農地從2011年的2.4公頃,到今年已經擴展到7.8公頃。也因為分工的關係,和「禾生產班」與「狸和禾小穀倉」成立了,和禾生產班專注農作物的生產,狸和禾小穀倉是和禾生產班的窗口,負責收購米糧、包裝、銷售、品管、產品開發、田間調查等工作,至於人禾基金會則專注在環境體驗、團體導覽。目前推出有和禾米、米香、和禾餅、森林蜜等產品。
水梯田復育後,生態也豐富了。至2020年底,貢寮水梯田總共觀察到了至少有811種生物,包括像是全台僅在此處有穩定族群紀錄的黃腹細蟌,及列名保育動物的青鏘魚、鉛色水蛇、食蛇龜、柴棺龜,在台灣植物紅皮書當中列為極危等級的葦草蘭、瀕危的挖耳草、易危的小莕菜、絲葉狸藻、毛澤番椒等植物,這些都是農田的指標監測物種。還有,健康森林與水域交界地帶的指標動物食蟹獴,也在這裡出現了。
更出乎意料的是水梯田除了維持居民生計、保育了許多淺山動植物外,還帶來穩定的保水功能。農民修砌水梯田而行程灌溉水路與蓄水塘,增加了地表蓄水的容積與停留時間,不只能延緩降雨洪峰到達時間,更減少地表逕流,進而防止土壤與泥沙流失;部分雨水與灌溉水則會經由泥土渠道與田畦底部滲漏到地下,增補地下水。
本集節目邀請參與本計畫之人禾基金會保育處郭俊麟專案經理,與我們分享水梯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