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趨勢,首重需求!想想看,自己的創意能否解決民眾的「生活痛點」? 但為了滿足需求,種種新技術的趨勢也必須掌握,甚至需要不斷學習新知! Gogolook被Line的母公司Naver以數億台幣併購後,如何開拓國際化視野? 您知道其實他們從創業伊始,就在思考國際化嗎? 請聽Gogolook執行長郭建甫、財務長鄭勝丰、技術長宋政桓,與您分享青年創業的趨勢與未來,點出創業最需要的熱情所在!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涵蓋的議題包括智慧服務、零售業、觀光旅遊、餐飲、文化創意及青年創業等議題。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服務業涵蓋的範疇,服務業的產值占台灣整體產業的70%以上,因為互聯網以及行動通訊的興起,服務業的經營方式及效益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服務業的智慧化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上個禮拜邀請的貴賓,是網路新創團隊Gogolook走著瞧公司的三位共同創辦人郭建甫Jeff、鄭勝丰Jackie,宋政桓Reiny,來談青年創業這個議題。這是節目創設以來,所邀請最年輕的貴賓,而且首次同時邀請三個人來分享。他們三位都是清華大學的校友,Jeff是工業工程的博士,擔任Gogolook的執行長,Jackie及Reiny都畢業於科技管理研究所,分別擔任財務長和技術長。 來賓郭建甫執行長(以下簡稱郭):大家好!我是Jeff。 來賓鄭勝丰財務長(以下簡稱鄭):大家好!我是Jackie。 來賓宋政桓技術長(以下簡稱宋):Hello,我是Reiny。

1. 創業理念:解決問題為主,技術為輔 彭:他們上個禮拜談的是青年創業的經驗分享,以及對於青年創業能力的培養、台灣創業環境的分析。我們今天特別要聚焦在台灣青年創業的趨勢,及未來的策略。首先請Jeff來談,我們都知道科技發展,包括ICT(資通訊)、工業4.0、物聯網、行動通訊等等,都是青年創業很重要的方向。青年創業往往會跟科技的發展結合在一起,你們就是最成功的典範之一。是不是跟我們談一談台灣的青年創業,怎麼樣跟科技發展結合在一起? 郭:好,我很高興彭校長提到這個題目,我們前一陣子才在晚餐的時候聊到。我們之前做了App上面的創新,到了現在,當我們觀察ICT、工業4.0、物聯網甚至最近很紅的Fintech(金融科技)。我們就想,在這些技術上面我們有什麼樣的著力點?結果發現,聊了10分鐘,找不到任何東西是我們可以馬上著手的。所以我自己反而想強調一件事情,很多成功的創業公司,他們的CEO往往也不一定是技術人,他們到後來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如何找到值得解決的問題反而是更重要的,技術只是輔助而已。

雖然我們是科技公司,我們是科技創業者,但是,在市場跟行銷上找到需求,仍然優於科技本身。我們不要因為現在媒體、產業從大方向談這些技術,看著技術本身,就想找到你的熱情和你想解決的問題。相反地,反而可以先從你我的身邊,從環境的大趨勢去思考少子化的問題,高齡化、數位落差甚至貧富差距等等。在這些問題裡面,有沒有任何一個比較小的題目,是你們有熱情的?回過頭來,再去看身邊有什麼樣的科技,也許今天的ICT、物聯網、工業4.0,甚至Fintech,它可以讓你們這個小團隊,對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解法,開始推展一個小小的solution(解決方案),最後變成一間成功的創業公司。所以我想提的是,我們應該用「需求大過於技術」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非常大的技術突破。 彭:本來我還想接著問你們,青年創業跟整個台灣社會發展的一些相關性,結果你已經講到這裡了。可見,青年創業一定會跟台灣的人口結構、生活型態還有科技發展結合,不過Jeff是從大格局,綜觀整個創業的市場。Jackie有沒有補充? 鄭:我覺得真的是要回到生活上的議題。從金融海嘯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解決的社會問題就是詐騙猖獗,研究如何用科技的方式,有效地解決這個生活問題。Whoscall就是這樣一個IT service(資訊科技服務)。

我覺得兩個字非常重要,就是守拙。因為守拙,會讓你不斷地stay hungry(求知若渴),卻又不會野心太大;讓你不斷地把自己放到最小的原點,去看這個社會到底有沒有產生相關的議題?哪些議題是你不了解的?你試著不斷地自強不息,不斷地精進自己,把所有的面向湊在一起之後,就會發現,原來你可以解決某一部分的社會問題。 就好像剛剛Jeff所說的少子化,或退休的問題,老年人長照的問題等等,其實我們都可以從很多不同的面向,把創意與技術組合成方案,一起來解決問題。

2. 青年創業的技術趨勢 彭:確實,三位雖然是以Whoscall為一個主軸,但是所關心的、所看的層面其實相當地廣。不過我還是要回到Reiny的本行,因為你是技術長。現在很多的青年創業,從技術的範疇來看,和服務業還有文化創意產業往往是相關的。對於未來青年創業的趨勢和方向,你從技術端怎麼看這個問題? 宋:當然,如果創業是要解決問題,每一個不同背景的人,都會看到不同的面向要解決。如果以技術的趨勢來說,從我們以前學的資料庫技術,到現在所謂的big data(大數據、巨量資料),變成把所有能夠收集到的資料都彙集在一起。接下來,就是設法從裡面learning(學習),然後可以透過資料,提供更好的服務給使用者。到了現在,大家都會從大數據中萃取不同的知識,再去締造不同的產品。

當然,現在IoT物聯網的發展,也可以讓我們的創業伙伴擴大範圍,用雲端上的各種解決方案,讓自己的服務拓展到居家。例如以前一個App只能服務手機、平板的用戶,未來可能應用到家電、居家的感測器等等,同時在用戶的同意下,讓big data,或者說企業所收集到的資料更齊全、更全面,對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我們創立Whoscall到現在,各界對於資料利用的技術手段,其實已經有不同的變化,從過去單純地收集資料,到後來的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大數據的分析等,都在不斷進步。

最近也可以看到,IoT的平台就能讓開發者們更容易地運用相關技術;以及Facebook還有Samsung之前發表VR(虛擬實境)的新技術,都可以讓所有的開發者或創業者們,持續地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大家想要解決的議題。

3. 國際化與藍海策略 彭:Jeff,從你的角度怎麼看? 郭:好,如果要提青年創業的趨勢,從我們Whoscall看到一個特點,我們從第一天就走向國際化。我想過去這幾年來,對創業者來說,各種平台佈建得非常好,所有的技術、工具都可能唾手可得,讓你專注於如何組織自己的伙伴團隊,把本業做好,去解決一個問題。今天甚至可以做到一個程度,你的公司、人才都在台灣,但你用了一個在舊金山的群募平台,賣東西給全世界,而且用的運算引擎可能在東京、可能在首爾。我想強調的是,這是今天創業最主要的趨勢,應該在第一天就思考如何走向國際化。 彭:所以國際化是很重要的一個趨勢。Jackie呢? 鄭:其實,我覺得有時候不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例如最近大家在談的Fintech、VR等等。怎麼說?其實當一個問題,或一個產業慢慢變成顯學的時候,很多大廠早就把專利布局好了。所以這時候,你反而可以從創投的角度,想想他們希望看到什麼?他希望看到、要投資的,很可能是三、五年之後會有不錯產值的一個model(商業模式)。

例如,當大家都在談VR硬體的時候,是不是有人可以去想一下VR的內容會是什麼?你是不是可以做出一個平台,裡面都是VR,就是虛擬實境的內容,而且讓它有實用性、娛樂性?搭配著硬體廠商推廣的趨勢,當VR的硬體越來越普及,你的平台就能獲利。當你往這樣的方向去想的時候,就會避開很多不必要的人潮與競爭,往藍海的方向去走。 彭:對,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通常太太也會跟先生這麼講(笑)。

4. 青年創業,為台灣注入活力 彭:前面我們談到青年創業和科技發展,有相當的相關性,三位也對青年創業未來的趨勢與方向,提出了你們的看法。我們都知道青年創業可能是未來台灣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活動。接著想談比較嚴肅的一個議題,還是請Jackie來談談,你覺得從青年創業這個角度來看,它將來會怎麼影響台灣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鄭:我覺得它會注入一種活力。台灣98%的企業是中小企業,這是非常異於其他國家的。在這98%的企業當中,每個年輕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發想與創新,再從這些創新不斷地延伸。

我覺得以台灣這樣的社會環境,它是非常講求、鼓勵創新的。我相信很多台灣年輕人,即便你去開咖啡廳,你也會想,如何讓我的咖啡廳跟別人不一樣,這就是一種創新。如果你今天是一個App的開發者,你也會想怎麼讓我的App是與眾不同的。在台灣這個環境,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畢業之後,都想著要去大銀行、大公司,或是進入其他產業,一直待在那邊當一個小螺絲釘。所以我覺得,整個台灣還是充滿了豐沛的創新能量,不斷地推動我們前進。

5. 併購、投資與跨國發展 彭:說到青年創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典範,Gogolook就是典範之一。不過外界非常好奇,當初媒體報導,Gogolook被Line的母公司Naver併購,而且是用相當高的一筆金額來併購。併購對你們的發展,帶來相當的助益,幫助很大。 郭:是。 彭:能不能透露一下,你們是如何得到這一筆挹注,對公司營運有多大的影響? 鄭:OK,併購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逗點,並不是句點。當2013年的時候,我們遇到這個接受併購的機會,其實我們在想著未來的兩、三年,甚至四、五年後,整個軟體App產業會如何發展?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各位聽眾也可以想想看,您有多久沒下載新的App了?我們那時候就想,在2013年的三、四年後,就是2016、2017甚至更後面,這個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也就是大者恒大的世界,在軟體產業、在App產業終究會來臨,每個人的手機上只會留下少數「影響力最大」的App。所以我們也在想,是不是希望自己被搭載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

果不其然,我跟Jeff去年走了一趟對岸的中關村,也發現到中關村變得非常蕭條,跟我以前去的感受不一樣。我們去問才了解,原來在中關村,中國大陸創投的資金慢慢地都斷鏈。同時在矽谷也有很多人在探討,有的網路產業是不是估值過高?所以回想我們當初所做的決定,一直到現在,接受併購可能都是蠻不錯的決定,甚至是正確的決定。這幾年當中,在併購之前我們都是0到1,從無到有地創業;我們很希望可以學習從1到100,在管理組織,建立文化,及人資管理等方面增長與精進。 彭:剛才Jackie提到Naver的挹注,對你們有很大的幫助。Reiny,你看到公司的改變了嗎? 宋:併購之後,其實我們公司服務的面向和使用者,在海外的比重會提升,我們投注的注意力也更大,也讓我們的產品必須deliver(投入)更多的資源到海外。這樣一來,對於Whoscall的工程團隊來說,除了要解決台灣使用者的問題之外,也要解決海外使用者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是國際公司,產品是真的面向海外。在Naver的幫助下,我們在海外的使用者也擴張得非常多。所以我們的技術議題不只著眼於國內,也要放眼國外,這也讓工程師團隊有更廣的面向來看待議題。 彭:對,確實在你們這個行業,必須建立一家國際化的公司。Jeff你怎麼看?因為我們知道,青年創業絕對是台灣經濟發展、經濟活動非常重要的一環。 郭:對。 彭:所以把層次拉高,青年創業跟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活動怎麼結合?會帶來什麼影響? 郭:把層次拉高,我會直覺聯想到,創業跟基因突變很相像。我們知道當環境變化非常快的時候,如果某個族群它本身沒有突變的能力,你會發現它很快地受限,可能成長會趨緩,甚至滅絕。其實創業這件事情,在每個時間點都非常重要,它就像是一個社會經濟環境突變的因子。

台灣過去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專注在既有的成功上面,例如我們對竹科投注非常大的資源,導致我們在這一段時間所有的人力資源,所有的技術研發能量、甚至資金都專注在這方面,而有點忽略了軟體的發展,忽略了互聯網時代正在悄悄來臨。所以我想提醒的是,也許我們在軟體這邊跟上來的時間慢了一點,但是在未來,甚至長達幾十年,我們都應該在每個時間點,去關注突變的因子,也就是青年創業這件事情,甚至協助育成。 彭:是,有人提到服務業跟製造業的結合,也是台灣未來很重要的經濟活動。我們這個節目叫做《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就是要探討影響未來台灣十年、二十年的重要議題。而青年創業,絕對是其中之一,甚至是更長遠的議題。

6. 對青年創業家的建議 彭:不過在這些議題之外,我很希望三位可以給未來的青年創業家一些建議。Jeff,是不是從你這邊開始? 郭:好。我想先提一句不是很中聽的話,很希望未來青年們在思考創業題目的時候,不是只有小確幸的題目,不是開開咖啡廳而已。我想提三個很重要的東西,第一,我們應該回過頭思考,人生過程當中有什麼樣的問題,是我們認為自己非常有使命去解決的。因為我覺得使命感可以帶來熱情,熱情帶來你的堅持,才能夠讓你的創業路走得更遠。 第二個,我想提的是影響力,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投入真正對社會創造出巨大影響力的事務,這個是現在社會所缺乏的。

第三個,也是剛剛前面提過的議題,就是國際化。今天不像以前四、五零年代,需要你拿著皮箱,搭飛機到美國才能做國外的生意。今天你只要坐在家裡,擁有可以聯網的設備,你的影響力就可以散播到全世界。要創業,就要思考如何國際化。這就是我今天給年輕人的三個建議。 彭:是,Jackie呢? 鄭:我覺得這個社會上太多二分法了,怎麼說?就是有一批人很鼓勵創業,鼓勵學生一畢業就創業;也有一批人不鼓勵學生創業。這是社會上的二分法。可是對我來說,我是鼓勵「想要創業的」學生創業,意義是不一樣的。

我們創業走到現在,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聽眾朋友你是學生的話,我會建議你暑假就去實習,去了解一下新創團隊的運作。到最後,如果發現自己不是創業的那塊料,沒關係,你還是個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步伐。如果你已經出了社會,又真的想要創業的話,我覺得就是不怕失敗。要找到一件事情,晚上讓你做到捨不得睡,睡著後一起床,睜開眼睛馬上又想繼續做。就是這件事,讓你有熱情,讓你有使命感,讓你有一個動力想要快點做,越做越開心,越做越停不下來,這就是一份創業的心。

最後,講得誇大一點,就是不要臉、不要臉、不要臉啊。這是我常常對一些青年創業家說的話。我真心覺得,如果你的性格非常保守,不想創業的話,那也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條路。可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創業,你可能要守著這樣子的一份心,不怕挫折,不怕丟臉,然後一直不斷地前進下去。 彭:算起來你也有三點建議。Reiny的看法呢? 宋:我會建議大家勇於面對新的議題,隨時學習,迎向新的挑戰,讓自己做好準備,就是對於創業最好的準備。 彭:今天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Gogolook的三位共同創辦人,繼續跟我們談青年創業的議題。從這次對談裡頭,可以看出他們的格局很大,他們創業的出發點,還有他們所關心的議題,層次都非常地高。從對談裡頭,我們確實看到台灣未來的希望。

我相信這樣的一個團隊,不僅在他們的本業會非常成功,而且透過今天的與談,也相信能夠影響更多的年輕人,一起來從事有希望、有興趣、而且有前景的創業。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個禮拜將由我跟節目製作人李知昂,為各位帶來這一季的結語。《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