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是一門藝術,不是像科學一般,控制好變因,就能達到一樣的成果。

著名的實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提到當孩子可以自我控制、延遲享樂,就表示這個孩子在未來會有比較好的成就,但最近有一則新的實驗,在分析變因時發現,這和孩子的社經環境有關係,像是比較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沒錢吃糖,因此看到糖就會很想吃,反之,若是經濟條件好的孩子,會覺得糖果不稀奇。所以,洪蘭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裡面,我們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要太過度的剝奪孩子享受的權利,像是沒糖吃的孩子,別人只要一顆糖,就可以把他騙到。

洪蘭老師也分享到,這次去大陸參與活動,裡頭有王建煊帶領的「撿回珍珠計畫」,這幫助了許多大陸和台灣的貧窮兒童,讓原本沒錢可以讀書的孩子,有機會受到教育。

有位家長寫信給她,說他的孩子要升七年級了,但非常不想學習,一直用哭鬧來反抗,這讓家長很苦惱。洪蘭教授建議,就讓孩子休學吧,一直強逼,也是沒有用的,可以晚個一兩年,當他想讀書再讀書,洪蘭老師也分享了她朋友的教養經驗。

另外,在鼓勵孩子時,記得別用實體的東西,像是金錢,因為這永遠不會真正滿足,應該要用愛的互動來回饋給孩子,因為這是金錢換不來的。而當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也要記得不要叫他做能力上還達不到的事情,我們大人常常忽略孩子的能力,我們沒有蹲下來,從他的眼光來看。